古人说:“操守要有真宰,无真宰则遇事便倒,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?”党员姓党,坚强的党性就是党员的人生“真宰”。
建立党性
1935年,由于斗争环境恶劣,东北抗日联军与党中央失去联系。艰难岁月里,冯仲云坚持给中央写信请示汇报工作;杨靖宇冒着重重危险,两次率部西征,试图打通与党中央的联系;周保中更是发自肺腑地说:“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,接不到党的指示。在最艰难的日子里,想念延安真像孩子想娘一样。”
焦裕禄同志致力于改变兰考面貌,带领群众战风斗沙,在生命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“党交给的任务”。去世后,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,发现了两本书:一本是《毛泽东选集》,一本是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。焦裕禄之所以被群众怀念,成为大家景仰的楷模,是因为他立起了党性这个定海神针。
坚持党性
从历史风云中一路走来,我们党无论是搞革命、搞建设,还是改革开放、脱贫攻坚,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种种艰难险阻,靠的就是全体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。党性能迸发出神圣的力量,靠的是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。今年,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在为党庆生之时,不妨比照先进党员的感人事迹,常思党性是否坚强?常问初心是否如磐?常看差距不足在哪?如此,才能不忘初心、不失本色,把党性转化为不竭的奋斗动力。
坚守党性,首先看思想。新中国成立后,徐海东将军在大连休养。凡有老战友来探望,徐海东必问:“政治上犯错误没有?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?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?”这三问,问出了徐海东自己和身边同志的思想清醒。锤炼党性,说到底是一个打扫思想灰尘、祛除思想杂质、提升思想境界的过程。彭德怀每月“反省自查一遍”,严于要求自己;谢觉哉经常“跟自己打官司”,省察一言一行;陈毅“中夜尝自省”,以便“改正再前行”。赓续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,矢志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,才能更好坚守初心、砥砺恒心。
坚守党性,其次看担当。1936年初,党中央派刘少奇去北方局工作。有同志对他说:你这次去白区,是重返虎穴,任务艰巨呐!他答: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1938年,上级领导找李先念谈话:“组织决定你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当营长,你有什么意见吗?”此次调整是从军级降到营级,李先念答:“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。”1950年,李狄三奉命率部入藏。当五星红旗在噶大克飘扬,包括李狄三在内的63名官兵倒下了。在遗言中,李狄三说:“共产党员就是党让干啥就干啥,在最困难的时候,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。”在艰苦复杂环境、急难险重任务、盘根错节矛盾面前,敢于担当、迎难而上,就是坚守党性的最好表现。
坚守党性,最后看“常”“长”。周恩来同志用一生诠释信仰不变的誓言,“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,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”。邓小平曾这样表白:“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浸入,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。”当下,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、经受的考验更加复杂多样,如果不经常锤炼党性修养,就可能思想上渗入杂质,灵魂上发生病变。刘少奇同志在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中指出,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。这股正气的涵养需要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从我做起、修好“心学”。洁心正己,非一日之功。修好共产党人的“心学”,只有持之以恒、绵密用功,方能见到成效。
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上,强调党性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。每一次对党性问题的突出强调,都紧随着迎接新的重大战略任务的时代和现实背景。“萧瑟秋风今又是,换了人间。”当前,9100多万名党员,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,团结、带领十几亿人实现中国梦,要在前进道路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,使命催征、重任在肩,更需要坚守党性,也更检验党性。
心灵之镜勤拂拭才能更明亮,精神家园常呵护才会更美好。唯有持之以恒地锤炼党性,始终不渝地坚守党性,党员干部才能绽放党性的新时代光芒,让壮丽的精神图景与壮阔的发展图景交相辉映,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,踏上新征程。
此文摘自求是网。